2006年7月9日星期日

美西之旅第一日--在路上

06/24/2006 早上的准备从6:30开始,住在奥林匹克饭店。上次到三番开会的时候就住在这里,觉得去市中心很方便。三番的气候与纽约的非常不同,早晚极寒,虽然是在旱季,但是空气湿润,昨晚到达的时候天空中还飘着小雨。三番的流浪汉很多,夜里也在外面游荡。我们十一点钟到快餐店去买夜宵,旁边就有不少,白人黑人都有,身上的味道刺鼻。他们彼此都很熟稔,捧着咖啡杯打招呼,好像下了班大家一起休息。

早上丽山旅行社的负责人准时来接我们,8点左右就到了丽山总社在Sutter St. 的办公室,也见到了Betty,我们的代理。 8:45am左右旅行车正式出发,56人的巴士只载了30人,导游是个北京人,查理,据说原来是全国手球队的国手。40来岁年级,温和而渊博的一个好人。车驶出不久就经过湾区大桥,此桥建于1937年,比金门大桥还早,而且更长,但是名气弗及。年久失修,已经经不起下一次地震的打击,所以政府出资在它的旁边建起了一座新桥,很快就要合龙。

上次经过奥克兰转机,没对此地留下什么印象。今天经过奥克兰的唐人街,发现这是一座别致的小城。清晨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洒下来,铺成了一天带有金色斑点的道路。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开车,从三番到加州与内华达州的边界,再顺着80号公路,穿越整个内华达州,夜宿小镇Elko. 路上唯一的景点是加州的州政府所在地Sacramento(三块馒头)的州议会大厦。议会大厦建于1874年。从1849年到1854年,加州的首府几易其地, 从Montgomery 到Benicia到Sacramento, 由不起眼的小镇公所发展到今天的华厦。虽然远不及纽约首府阿尔伯尼的州议会大厦宏伟壮观,但是别有情致。整座建筑有白色大理石筑成,在加州金色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里,非常耀眼和醒目。第一层的博物馆还保持着1906年大地震前后的样式以外,二三层仍然作为州参众两院的办公地点,我们参观的时候是周六,所以附近中学的学生正在众议院的会议厅里举行模拟听证会。大厅的穹顶酷似西斯廷大教堂,抬头仰望,仿佛层层叠叠的通往天国的阶梯。各层的地面采用加州各地的大理石铺就,图案丰富,木质的楼梯和回廊历经百余年,保持了美国建国早期的建筑风格,历久弥新。从二层大厅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议会大厦外如茵的绿草和前来举行婚礼的家庭。

导游说这7天的旅程折合3000英里,大约是从美国西海岸开到东海岸的距离。从三番出发,我们会逐渐爬高,晚上到达海拔4000英尺的内华达高原。开着开着,路两侧的葡萄园渐次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加州橡树。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繁花缀锦,红白相衬,开得非常热闹。汽车越往上开,景色越开阔,渐渐地两边只有以松树为主的次生林了。后来松树也开始稀疏,山上是大量的岩石和草皮,蓝天之下,白云的阴影投射在山头上,仿佛流动的泼墨山水作品。这纯净的天空和透明的空气使得一切的色彩都明亮起来。这景色是如此的熟悉而又陌生,好像茜茜公主的家乡。向远处望去,仿佛她和她的王子就要从山岭的另一端走过来。在往上开了几十分钟,我们见到了山顶的积雪。据说这里是加州的滑雪胜地,冬季的游人如织。我想不如就在这里呆几天算了,也不枉人生在世走一遭。这样的世外桃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今天见了,是我们的缘分。耳中除了呼啸的风声,还有淙淙流水的声音。山顶的积雪融化,成为山间奔腾的河流。路上的景色很有灵性,一个转弯,远处的群山就换了一个模样。有一段的景色非常像Mt. Washington 浴火之后的景象,许多大树烧得只剩下了主干,所有的枝条都伸展向一个方向—阳光的方向。那些黑色沉默的树干,在同样沉默的风景中,像我们投下尤利西斯似的凝视。在红色的沃土中,新生的小树又顶着阳光的压力成长起来,用它们的手臂去拥抱广漠的天空。这里的景色具有某种不可知的魔力,好像可以安抚人的心灵。在单调而平和的山顶,没有任何欲望可以展开的空间。那些平日被我们遗忘的器官重新获得了生命。我们不再把耳朵紧紧贴在ipod上面,而是让它们去倾听旷野的呼唤;我们不再把眼球贴在电脑屏幕上,而是让它们去注视绿色的生命。

渐渐的,山的层次多起来。对面的山腰上隐约可见一条木头修筑的栈道。导游说那时19世纪时中国工人修筑的铁路,为了防止滑坡事故,工人们在铁轨的上方修建了木头的棚子,所以火车就在这木质的隧道中行驶。这条CENTRAL-PACIFIC 铁路往往依水而建,蜿蜒曲折。现在使用的铁路线路已经和过去的完全不同,所以那些华工用血汗建成的铁轨已经不再使用了。由于年久失修,有的路段已经完全塌陷了下去。余下的部分像是木制的过山车。想象一下百余年前,华工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以愚公移山的勇气在这崇山峻岭间铺筑了这样一条贯穿美国中西部的铁路,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们用智慧和鲜血沟通了美国的东部、中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将地域经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据说当年的华工受到种族歧视,虽然在铁路和矿山卖命,却不能像其他移民劳动者一样受到公民的待遇。他们不能在街道上行走,而要在城镇上修筑地下城。美国人鲜有知道或者愿意提及这一段历史的,但是在历史书的支言片语里仍然能够重温这一段血泪史。1862年到1869年的七年时间,太平洋铁路竣工,随后华工也分散到美国各地居住。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以后,再也没有有组织的华工到美国来工作。直到1942年罗斯福废除了该法案,才有新移民从中国合法到美国来务工。

车子开始下山了,树木青葱,两山之间有一个大湖,即著名的Donner Lake。湖边有许多的别墅和不少的游艇。这个湖的出名不是因为本身面积大,看似平静的湖面背后有一段西部移民史。这里就是Donner Party 的诞生地,19世纪中叶淘金热时期,由98个移民组成团队从密西西比河出发,向加州挺进。但是由于路上耽误了时间,大雪和冬季来临,他们被困在了这里。半数团员冻饿而死,幸存者是靠吃同伴的尸体才侥幸活了下来,这不知道是历史的幸运还是不幸。美国人把这段历史当作“美国精神”的代表加以宣传,而我却觉得非常的悲哀,这些幸存者可能一生都很难走出心灵的阴影吧。

越靠近内华达州,树木越少,景色在跨越加州和内华达州边界的时候完全变了样子。内华达州的一切都是平的,平坦的地面上不是沙子,而是盐。渗盐的土地一眼望过去都是白色的。远处的群山勾勒出地平线的轮廓,在靠近地平线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浅蓝色的湖水在白色的大地上,让人产生海市蜃楼的幻觉。白色的沙地上,我看到巨大的一个白色十字架,其后不远处立着一个醒目的广告牌,上面写着:耶稣活着(Jesus lives)。

夜宿小城艾科Elko,取驯鹿的名字。此地本来是铁路大行Charles Crocher的产业,他就是最早引入华工修筑铁路的人。他喜欢用动物的名字给铁路沿线的小镇命名,艾科也不例外。镇子虽小,却是内华达州的命脉,每年的全美矿业大会均在此召开,到时这里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夕阳下,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飘扬在小镇的入口处,国旗下是连绵起伏的赌场。从1937年内华达州宣布赌博合法化以后,赌场在这里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无论是旅馆还是加油站,都有几台老虎机(SLUT MACHINE)。男女老幼吃喝完毕,也会投几个角子碰碰运气。除了著名的拉斯韦加斯,雷诺也是著名的赌城。我们经过的时候,发现此城破败不堪。原因就在于拉斯韦加斯的兴起和加州附近印第安人保留地里面大量赌场的兴建。雷诺(Reno)仿佛是迟暮的美人,格外让人觉得惋惜。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