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7日星期五


Sather Gate Posted by Picasa

Old Fashioned campus Posted by Picasa

Bell in Sather Tower Posted by Picasa

Sather Tower, UC Berkeley Posted by Picasa

情迷三番之唐人街情结

三番的唐人街历史很久,规模也大于纽约和芝加哥的唐人街,堪称美国之最。当年修建Central-Pacific 铁路的华工辗转来到这里,开枝散叶,打拼自己的人生。1880年美国的排华法案没有能够阻挡华人移民三番的热情,到20世纪初大地震之前,三番的唐人街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1906年的地震烧毁了市政府的档案库,所有移民的资料都烧毁了,所有的华人理所当然的取得了美国公民的资格。比起印第安人的历史来说可是幸运多了。据说美国政府1924年开始才正式授予印第安人公民权,之前根本不承认他们对自己土地和文化的权利。三番的唐人街在城市的中心,比邻金融区和意大利人区,自成一体,可谓城中之城。在这里时代生活的老华人还没有凋零殆尽,历史写在街区的每个角落。一转弯儿,你就能看见某某会馆或者某某同乡会的牌匾。在街头聊天的老头老太太操着各地的方言,广东话、闽南华、上海话、普通话,从四面八方涌到你的耳朵里面来,让你一时之间不知身在何处。妈妈一到唐人街就开心的不得了,因为清晨的唐人街就好像是一般中国城市里的菜市场,从郊区开来的货车运来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鱼肉,还没完全从车上卸完,买卖已经开始了。新采摘的荔枝、芒果、桃子、杏子、猕猴桃、西瓜,像是彩色的瀑布,弥漫在街道的各个角落。买完了菜,男女老幼拎着大包小包等待公共汽车回家。卖菜的商家把菜摊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早卖完了蔬菜之后,三四点钟就把门口和店内打扫干净。流浪汉也开始在垃圾箱里搜索商家扔掉的瓜果梨桃,收拾回家充饥。如果说纽约的唐人街更像是美国游客的天堂,三番的唐人街就是移民日常生活的场所。在这里平常中国家庭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都24小时不停地上演。这里让人有家的感觉。我们买了许多的荔枝,抱着荔枝逛街,这种感觉真是金不换。坐在海边,看着远处的帆船渐渐靠近,我心中暗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情迷三番之螃蟹难敌

伯克利大学不知道为什么有名。美国西部公立学校一般不如东部的私立高校,但是也有几个例外,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为了一睹它的风采,我们不得不起个大早,乘坐城铁(BART)去看它。伯克利是个小镇,除了大学和教堂没有什么其它的东西。因为是礼拜天的早上,又因为是暑假,所以学校里根本没有几个人。我们从校园的西部走了进去,没有什么大门,只有深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溪水。偶尔有几个人出来遛狗,往往在林子里面打个照面,很快就不见了。根据1837年大学成立时的调查,校园境内一共有500余种树木和灌木,伯克利人也以他们的树木而自豪,甚至成立的树木基金会来集资种树。误打误撞,我们居然找到了Sather Tower。乘坐电梯登到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校园。校园的中心包括Campanile, Memorial Glade, Reflection pool and Valley Life Science Building. 因为清晨的大雾,远处的风景都看不清楚。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建筑物的轮廓。萨澈塔是1928级毕业生献给母校的礼物。1928 级是大萧条前成长起来的一代无忧无虑的美国人。女孩子们穿着保守的游泳衣在反思池边戏水,男孩子们则在运动场上狂奔,追寻祖先们开发西部的无畏精神。静静的校园和一般的美国大学无异,也许在学期中间从学生和老师身上才能看出这所大学的精神吧。从大学的南门出去,就是著名的电报街(Telegraph Ave)。将近中午的时候,大大小小的摊贩已经出来了,街上也开始有一点人气。除了大学附近不可缺少的大小餐馆,这里也有不少的书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Cody’s Bookstore。上下两层的书店以新书为主,规模很大,但是感觉上比不上哥大附近的迷宫书店,那里新书和旧书都有,打折书最多,每次去我都是满载而归。而在这个整洁的书店里,我却没有什么买书的欲望。

在一家墨西哥快餐店吃了午餐,我们就从伯克利回到了三番。从市中心下车(Civic Center),我们在市府大楼和亚洲艺术馆前溜达了一会儿。妈妈发现了一个周末的农夫市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定要过去看个究竟。加州的蔬菜和水果比纽约要便宜一些,而且质量也不错。一块钱一盒的草莓很有草莓的味道,白桃和黄桃都是讨好的水果。此外,新鲜的杏子和蓝莓以及各种各样的橙子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卖辣椒的小贩把十来种不同的辣椒都展览出来,种类繁多的洋葱和土豆更让妈妈大开眼界。早晨出来买菜的妈妈桑们都很会挑选,一边吃一边挑水果,估计逛完市场也吃饱了。我们买了很多的草莓和桃子,欢天喜地的不知从哪里动口才好。

从市中心坐19路汽车到了海边,我们又从这里转30路车到了Exploratorium。 根据介绍“Exploratorium成立于1969年,是全美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科学博物馆之一。它的创始人,物理学家、教育家 Frank Oppenheimer, 开创了现代博物馆的新概念: 率先带动美国传统博物馆向互动教育中心的功能转化。30多年来,Exploratorium一直是开发新型科普产品和远程教育项目的实验基地和先锋。今天,Exploratorium更是代表着美国式的“学习的文化”,它追求通过教育环境、项目和手段的创新激发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提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除了博物馆的展示,Exploratorium还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项目,电影、演出、讲座、讨论会和网络现场直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博物馆随时保持新鲜和吸引力。另一方面,Exploratorium重视科普成果在学校教育上的应用,其研究机构不断地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开发出最新的教育项目,为学校教师设计新型高效的教育课程,体现了Exploratorium对科普的实效与质量的高度重视。同时,网站建设在Exploratorium也是举足轻重的发展方向,它将 “Hands-on Science” 的精神应用到网站之中,通过广泛国际国内合作开发了大量虚拟网络多媒体程序,大大拓宽了Exploratorium的宣传范围。”除了是出色的科学教育基地,对于我这样的文盲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的是科学博物馆的所在地,即艺术宫。1915年美国建筑师Bernard R. Maybeck受命为泛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建造会场。他以创新精神而知名,这一次他选择罗马废墟作为创作的主题。但是他设计的主旨不是为了显示废墟宏大的美,而是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会场中精彩的展览品上去。这次世界博览会既是对发现太平洋和巴拿马运河开通的纪念,也是对于1906年三番大地震的追忆。整座废墟非常宏伟,废墟和前面的池塘互为映照,相映成趣。建筑的主体使用棕色和铁红色的砂岩造就,与罗马的白色大理石建筑迥然不同,显示了一种粗狂的美。在废墟的圆顶大厅中站立,除了感到个人的渺小和世界的无限,也暗暗地生出一点懊恼,嗨,又看了一个假古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踏上欧洲的大陆呢?

从科学馆出来,我们回到39号码头吃螃蟹。从吃客的多寡来判断,我们选择了Crab Station at Fisherman’s Wharf。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招牌上的一行小字“我们说国语”,摊位上的小弟的确都是中国人,说广东话和普通话。最牛的一个小弟负责敲螃蟹。客人选了螃蟹以后,收钱的小弟把煮熟的螃蟹过秤, 然后一只一只排队等待收拾。敲螃蟹的小弟手持一根两扎长的石棒,轻巧的在手上转来转去,见缝插针似的在螃蟹身上敲敲打打,不一会儿就把一只螃蟹拆完了。接手的小弟把斩开的螃蟹放到热汤里再翻个身,就装盘上市了。经过敲打的螃蟹腿非常容易啃,吃起来非常过瘾。三番的螃蟹极大,从海里捞上来还是活的。煮熟的螃蟹8.75美元一磅,一般一只螃蟹15到18块钱,两个人吃没问题,可谓是价廉物美。因为在一般的海鲜料理店里,半只螃蟹就卖到20块钱左右,还要交上税和小费。这里吃螃蟹的办法也很简单,淋上新鲜的柠檬汁,蘸着橄榄油或者西红柿酱就可以大哙朵颐。除了螃蟹,我们还点了一个炸鱿鱼。新鲜的鱿鱼裹着一点面粉炸出来,香脆可口。妈妈尤其喜欢吃鱿鱼的触角,因为嚼起来非常有味道。吃螃蟹的多是亚洲和拉美裔的游客,美国白人欣赏的不多,他们大多数点个螃蟹汤慢慢喝。这里的螃蟹汤(Crab Chowder)盛在圆面包里面。先把特制的圆面包挖一个洞出来,把热腾腾的螃蟹汤倒进去,就着面包吃。39号码头上有一个有名的法国面包店叫做Boudin,每天除了生产盛螃蟹汤的面包,还会烤制各种精美的面包,比如螃蟹面包、龙虾面包、巧克力葡萄干面包、大蒜面包,以及各种主食面包。面包店的一层经营面包,二层是餐厅。一层临街的一面玻璃窗内,面包师昼夜不断地烤面包,游客可以隔着窗子观看师傅们满头大汗地做面包。有的时候游客为师傅们的精湛技艺大声喝彩,面包师傅们也会抬头会心一笑。

渔人码头因为野生的海狮而闻名,它们长年累月得趴在港口外的漂浮木板上,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夏天的39号码头没有多少海狮,因为它们都到南部的海边去交配和生孩子去了。所剩无几的几头海狮完全没有我四月份时见到的那样生龙活虎,懒懒得趴在浮板上,对于游客的大喊大叫无动于衷,乜斜着眼睛瞟着游客,仿佛在说,“鹈鹕岛”(Alcatraz Island)的重犯我都见得多了,你们几个小丑也敢在这里跳梁?

Alcatraz 又被称为恶魔岛,位于旧金山渔人码头北方,曾是军事重地。1859年始美军在这里建造碉堡,以扼守旧金山湾;1907年该岛成为军事监狱。1934年因其得天独厚的位置,被设为戒备森严的联邦监狱。之后岛内囚禁过美国最凶恶的罪犯,其中最著名的有:黑手党头目Al Capone、“机关枪”Kelly、“Doc”Barker、 creepy Alvin Karpis, “鸟人”Robert Stroud。Alcatraz监狱共有五次自杀、八次谋杀和十四次逃狱记录,除了有些被警卫射杀或落入鲨鱼之口,其余侥幸跳水逃亡者,也多禁不住凛冽的海水而被捕。在狱史的记录上没有一个人能生还逃脱,即使有五人的行踪成迷,仍被认定生还渺茫。虽然物质条件有保障且环境优美,但是这里对囚犯的精神摧残是相当严酷的,最终能离开此岛的必绝对是有着极其坚强的意志的人。基于不断增加的维护和营运费用,1963年,司法部长robert F. Kennedy不得不宣布将Alcatraz Island关闭,犯人被转到其他的联邦改造机构,Alcatraz仅留给一人看管。1973年该岛迎来了首批观光客,自此,其幽凄的牢房、原音重现的狱囚音效及离奇的逃狱现场,吸引了各方游客。1996年好莱坞巨星史恩.康纳莱Sean Connery与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合演的《绝地任务》(The Rock)再度让Alcatraz岛扬名国际。每天这个岛都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如果要到岛上参观,一定要提前一两天订票才行。

2006年7月6日星期四


Dog Posted by Picasa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e Posted by Picasa

People Posted by Picasa

BBQ Posted by Picasa

Concert Posted by Picasa

Filemore Jazz Festival Posted by Picasa

Legion of Honor Posted by Picasa

Tower Posted by Picasa

Ku Shan Shui Posted by Picasa

Japanese Tea Garden Posted by Picasa

Harbor Posted by Picasa

Field Posted by Picasa

Cliff walk Posted by Picasa

Le Havre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