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无色,无戒

昨天晚上去看了《色、戒》,一半是从俗、一半是好奇。之前看了龙应台为老易也就是丁默村翻案的文章,基本上是说在二战的尾声,丁默村已经从纯粹的汉奸变成了双重间谍。她引经据典,要为这个历史上半红不黑的人物正名。哎,又是一场误会!张爱玲写这部小说花了三十年,她岂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

张爱玲从来就是一个漠视大写历史的人,在她的眼里,无所谓政治的正确性、历史车轮的大方向,她从头至尾就是一个女性文本的写手。在她的笔下,一个女人生命中的几个瞬间也就是宇宙的全部,所谓的宏大历史叙事不过是图画背景上暧昧的色彩,和她的人物相比,纯粹是点缀。

她要写的东西远远超出了她的时代局限,这部小说所要探讨的是性对于女性的意义,尤其是female pleasure,至于故事的后果,完全不在她的考虑之中。对于男性世界和男性存在至关重要的大节权力、控制、忠诚、占有,对王佳芝逐渐解体的世界而言,无关紧要,因为这些东西和女性的存在无关。王佳芝所需要的是对她女性价值的尊重和随着肉体的开放而来的精神世界的打开。然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吝啬,不肯给这个女子的世界一个固定的支点。王佳芝的理想和肉体的幻灭,是女性的独立自足存在的幻灭,也是上海这座具有女性气质的城市的幻灭。

这个故事表面上讲的是性,是性对一个女人命运的改变;而在表层之下,张爱玲在探讨那些核心男性价值观对于女性灵魂的压迫。从香港到上海,王佳芝人性中的诸多层面在渐次打开,她作为人的权利和可能性也逐渐地被剥夺。她从一个自足的、充满幻想和爱国热情的世界中,逐渐陷入血色的现实世界。她对革命的投入,是以牺牲个人尊严、价值和自由来实现的。故事的开头,她不过是一个对革命有着玫瑰色幻想的年轻大学生。她和她的同伴们对革命的认识,不比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更真实。由于命运的选择,她成为了这群大学生革命行动中的第一个牺牲品。对于其他几个同学来说,暗杀易先生不过是暑假中的一段余兴节目(“暑假都要结束了,我们还一个人也没有杀”)。而对于王佳芝,这次暗杀行动剥夺了她的自由、她的大学生涯、她对爱情最初的渴望和最初的性经验。初次性经验给她所带来的侮辱,在为革命献身的大标语下,变得不值一提(革命对于女性牺牲的要求总是来得更多和更猛烈,为什么?)。对此,张爱玲给与了王佳芝最深切的同情。在她看开,这里无所谓忠奸,有的只是对女性赤裸裸的剥夺。

王佳芝的转折点出现在这群大学生在恐惧中杀死了老曹之后。在此之前,所谓的暗杀活动不过是王佳芝一个人的牺牲,革命仍然是带着玫瑰色的缎带。这次匆忙之中集体参与的谋杀,使得王佳芝同伴的手上都染了血。在这个意义上,他们都无可避免地丧失了灵魂和道德上的贞节,成为了共谋者。每个人都被革命剥夺了他们的纯真和无邪,张爱玲在这里问,革命对于个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三年后,王佳芝再次陷入暗杀计划之中,这是一次没有选择的选择。老吴和他所代表的有组织的暴力再一次介入了王佳芝的生活,这一次她的命运还是诱饵。在灵魂彻底沉沦的旅程中,张爱玲借王佳芝的肉体和灵魂的冲突探讨了女性内心深处的隐秘。王佳芝被革命修辞所禁锢的生活在与老易的肉体接触中得到了解放。在二人充满了紧张冲突的关系中,两个人都在沉沦,而且清楚地知道各自沉沦的命运。

这种self conscious 和张爱玲此前所写的《倾城之恋》又不同。《倾城之恋》挑明了作者在写乱世里的最后一点真情,让乱世成就男女之间的一点真情。国家和民族的冲突被放在一个远景里陈列着,张爱玲拿着放大镜对着她的男女主人公分析。她不吝惜她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段缠绵悱恻的劫后余情。

但是在《色,戒》里,张爱玲知道有太多的东西她不能写、不该写,因此她是“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把想写的话密密麻麻地编织在看似简单的文字中,用平和甚至冷漠的口吻, 将内心的激情用暗码掩盖起来。她用字的吝惜使得她不屑于用乱世为借口来描摹男女的私情,她赤裸裸地指出,这是人性本身中间的冲突,无论在乱世与否,每个人都要在中间挣扎。

表面上王佳芝用色相来引诱易先生,易先生在色相和色相的戒决中间挣扎。其实,被性和肉体关系所诱惑的是参与其中的两个人,他们的肉体在两颗冷漠的灵魂之间建立起来一种不可理喻的、超出理智范畴的连结(bound)。这种末世情结使两个人不顾一切地陷入肉体的冲撞,两个人都希冀在性高潮的瞬间忘却即将到来的必死的命运,试图将时间、理智、伦理放逐到世界的边缘。

两个人都被色性所引诱、所迷惑、所占有,原先两个人之间基于社会地位、权力、控制、意识形态冲突的差别,在二人所构建的无边的欲海中,变得苍白和脆弱。这种肉体的亲密关系,不仅唤醒了王佳芝身体里所沉睡的女性意识,唤醒了她对于自己所忠诚的意识形态的怀疑,而且激发了她肉体感官和心灵之间的连结。此前,她用种种革命的意识形态将自己的肉体贬低到最低的境地,甚至可以为了更高的、抽象的国家理念而将自己的肉体牺牲,任由和自己毫无感情的同学的蹂躏。而在和易先生发生关系之后,她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肉体和它的渴望,她意识到在抽象的忠诚背后,她作为女人的许多要求。这种意识将她原来所戒决的情感和欲望都唤醒了,与其说她最后的选择是理智对肉体的让步,不如说是她的理智对于人性的让步。她从“无色无相”的世界,走向了色相的感官世界;从“戒决”一切欲望的工具,走向了丰富的人性世界。色即是无色,戒即是无戒。王佳芝用自己的性命殉了自己的反思和觉醒。

整部作品中最具有颠覆性的片断,是对王佳芝从性中所感到愉悦的描写。这种Female pleasure from sex一直是禁忌的话题,女性在性关系中所处的被动地位似乎决定了表现她们的快感是一种罪恶。但是,李安从女性的视角(老天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来看待王佳芝肉体的开放和她心灵的开放,尤其是她从肉体接触中所感受到的快感。从简.方达在Coming Home中大胆出位的表演开始,主流电影世界开始逐渐从女性的视角来理解性对两性关系的意义。张爱玲在这个故事里,将性作为理解王佳芝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将性作为王佳芝反抗自己被动、工具地位的关键。李安甚至安排在一场床戏中,让王佳芝成为主导,而后,又让她对同伴坦诚她自己从肉体接触中所感到的巨大冲击。王佳芝的那一段独白,在我看来,是全剧中最具有色情意味的片断。它的色在于王佳芝在感觉到羞耻感的同时,意识到她和易先生的肉体关系已经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她自己。她的自白打破了这个社会的俗戒、俗套,使她自己陷入social outcast的境界。因此,她对自己意识形态的背叛,不是始于珠宝店里的泄密,而是在她终于可以面对自己激情的瞬间。从那一刻起,她也有了(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灵魂。

王佳芝和易先生所经历的肉体上的高峰体验,本身即是对这个社会所定义的色戒的怀疑。易先生也承认,和王佳芝的关系使他重新开始体验“信任”、“冲动”等基本的人性经验。王佳芝和她所带来巨大肉体快感,将易先生封锁在自己灵魂深处的情感释放出来。与其说二人在做爱,不如说他们在尝试彼此坦诚相见,放下肉体和精神上的禁忌,体会身体中的原始冲动。这本身就是对二人所处社会的最大背叛,两个人由于肉体所建立的亲密关系打破了由权力、意识形态和性别差异所构造的社会结构,因此,这两个人要面临必死的结局。

这部电影带给我巨大的悲哀。我难以分清,我在哀悼自己不可能获得的肉体激情,还是在哀悼在男女之间建立灵肉合一关系的不可能性。所谓的色,在李安的这部电影里,被诠释成所有属于肉体的、女性的、具有冲破极限可能性的东西;而戒,似乎隐喻着所有外在于人性之外的、具有压迫性的、男性的、冲突性的东西。

张爱玲跳出了《倾城之恋》的小圈子,在《色、戒》里面以一个大的智慧来挑战男女关系中的迷津。《色、戒》不是她的答案,而是她的问题。李安的聪明在于他明白张爱玲惜墨如金的原因,他体会到她写作时灵魂深处的悸动。因此,这部电影用最奢华铺张的方式去还原40年代的香港和上海,然后再用最超越现实的笔触去描写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的性爱。背景的实在和前景的模糊,意识形态冲突的清晰和男女关系的暧昧,生存的轻漂和死亡的厚重,被李安玩弄与鼓掌之间。他将张爱玲几十年前的一声叹息,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迷题,横亘于当下社会中惶惶不可终日,渴望爱和性,但是又恐惧爱和性的男女面前。

色即是戒,戒即是色。

无色即无戒,无戒即无色。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花儿

2007年10月4日星期四

一束鲜花

昨天受到sis送来的鲜花,高兴的屁颠屁颠的。这种感觉真好,有人惦记着、体贴着、哄着。 百合花今天早晨开了,房间里充满了花粉,我不停地打喷嚏,可还是高兴!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祝贺我毕业的鲜花! 多谢这几天打电话来祝贺我的好朋友们,以及被我打电话骚扰而能够耐心地听我啰嗦的朋友!我这厢有礼了! 周六的聚会改在1点钟在TC的Whittier Hall,有东西吃,还可以唱歌,一定要来啊!17岁以上的朋友们可以一起去看《色、戒》,地道的NC17未删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