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6日星期二

新生活运动和八荣八耻

蒋介石推行过新生活运动,其核心就是效法英美生活方式,试图改造中国国民之习性。据说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主要是为了配合武力上"剿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抗日战争作精神准备.新生活运动以蒋介石重新解释之后的礼义廉耻为中心准则,同时吸取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公共道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某些精神文明,以整肃国民日常生活,改良社会风气,并以促成国民生活的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追求目标。 根据维科百科全书的介绍,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南昌發表演說,為歷時十五年的新生活運動揭開了序幕。「新生活運動」這個名詞,最早見於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七日蔣介石在南昌於調查設計會所作的演說〈新生活運動發凡〉。在這次演說中,蔣介石指出「所謂革命者,即依據一種進步的新思想(主義),以人力徹底改進各個人以至整個國家之生活形態之謂。簡言之,革命即生活形態之改進也。吾國革命之所以迄今尚未成功,即在於全國國民之生活形態始終無所改進。」,是以蔣介石提出的「新生活」是「先求全國國民於食衣住行四項實際的基本生活能澈底改進之一種社會教育的運動」,是使國民革命得以成功,中華民族得以復興的手段。 早在一九三二年四月蔣介石對中央政治學校學生所作的演說〈人格與革命〉中,即已提出除了「親愛精誠」四字以外,尚要加上「禮義廉恥」方能「挽救墮落的民德和人心」、「改造革命的環境」、「確定我們革命的基礎」,因為在蔣介石的眼中,當時的中國人實在是沒有禮義,不知廉恥,自私自利,所以才會面對亡國亡種的危機。後來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時以「禮義廉恥」為其中一端重要的思想,可說是他對於挽救中國危亡之方的一貫看法。 “禮義廉恥”(四維)是新運的中心思想。蔣介石要民眾把“禮義廉恥”結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新運想要做到的,不僅是表面的市容清潔、謹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會,要復興一個國家和民族”1。蔣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運能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從根本上革除陋習。 若干年以后,礼义廉耻再次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热点,也就是当下的八荣八耻。根据维科百科全书的介绍,,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一般又称为“八荣八耻”。据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解释,提出“八荣八耻”的目的在于引导中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被评为2006年春夏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就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不知道这是历史的巧合, 还是因为礼义廉耻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下是王晓峰同学仿赵丽华作的诗 《不以为》: 以热爱祖国为荣,不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不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不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不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不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不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不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不以骄奢淫逸为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