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在网上读到各种各样的反响。有趣的是纽约时报的评论,讨论香港大主教十年来首次参与回归日民主游行,要求政府给民众更多的空间。Zen对教皇6月30日发表的公开信表示不满,认为对中国政府的态度过于暧昧。他自己主张天主教领袖应该在民主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民主党领袖Martin Lee则对曾荫权赞不绝口,觉得他比董建华更为务实和灵活。大陆媒体上,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台湾导演杨德昌在美国逝世,享年60岁。他对台湾新电影的贡献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最早接触的台湾电影就是杨德昌和侯孝贤的影片。《牯岭街杀人事件》、《恐怖分子》、《一一》,这些电影一步一步地把青春的故事展开。杨德昌死了,大概以后的年轻人要寻找新的导演和电影来作为他们青春叙事的思考了。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杨德昌的去世自己心里有感应。昨天去Kim’s Video 买电影,在杨德昌和王家卫的收藏那里转了很久。奇怪的事,最后买了三部Woody Allen的电影,Manhattan, Annie Hall, Hannah and Her Sisters。前一周去Met Museum,周末的电影节放映的就是这三部关于native New Yorker 的电影。今天早晨读到杨德昌的回忆录,发现他第一次和现任太太彭铠立结识,就是通过探讨Woody Allen的电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Manhattan的开头,Woody Allen不停地修改他关于纽约的小说的开头。杨德昌的电影又何尝不是他对于台北体验的反复回味和更新?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电影的灵魂来自于对自己所处城市和社会的反思—前者是带有反讽意味的独白,而后者是类似于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